尊龙凯时*人生就是博的精神在体育领域中尤为显著。2025年首次“中国好人榜”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交流活动于6月24日在河南省安阳市举行。济南籍运动员、巴黎奥运会男子25米手枪速射冠军李越宏光荣入选“敬业奉献”榜,成为济南市第146位“中国好人”。
李越宏在2024年8月夺得奥运金牌后,用流利的英语向外国媒体解释道“射以观德”,意即“若想射得更好,首先要成为更好的人”。这一精彩瞬间迅速赢得了全网的点赞,展现了金牌背后成功的深刻哲理。然而,要真正理解和实践这四个字并非易事。
李越宏自幼便与射击结下不解之缘,13岁时便开始走上专业运动员的道路。他在日常训练的汗水和国内外赛事的激烈比拼中,总是认真记录训练日记,进行总结与反思。正是这份超乎常人的自律和不懈努力,助他赢得了十余枚国内外金牌。
成功之路向来艰辛。2012年伦敦奥运会选拔赛失利如同重锤,击打得他跌入谷底,面临舆论压力。不过,李越宏心知“射以观德”的真谛——欲中靶心,需先正己心。他迅速调整心态,把每一次射击视为新的起点,努力重拾自信。经过一番努力,他终于在东京和里约两届奥运会上赢得铜牌,虽然有些遗憾,却也激发了他对冠军的渴望。
在巴黎奥运会上,面对设备故障和比分落后的双重挑战,他展现出稳健的心理素质和出色的技术,最终在最后一组射击中用4秒钟全中5发,携手中国队赢得该项目历史上的首枚金牌。虽然射击在外人看来冷酷而帅气,但它的背后却藏着无尽的汗水与付出。
对于真正热爱射击的李越宏来说,每一天都是与自我的较量,他日复一日重复着看似简单却极具挑战性的动作——举枪、瞄准、扣动扳机。自2009年加入国家队以来,他的训练生活进入了高强度阶段。每天8小时的训练后,他依然不满足,主动加练成为常态,尤其是在备战奥运期间,他每天必须完成超过1000发的射击练习。
长期的训练不仅带来了技术的提升,也让他的身体承受了巨大的压力,伤痛伴随左右。尽管有人建议他退役享受生活,但他依旧坚持高强度训练;有人甚至建议他换手以减轻旧伤的痛苦,但李越宏深知肌肉记忆的深厚与忠诚,不愿意放弃。对于他来说,每一次选择都意味着不留遗憾,全力以赴向梦想进发。
奥运夺冠后的李越宏并未沉浸在荣光中,而是将热情投入到体育文化的传承中。他积极参与“冠军来了”体育人才志愿服务活动,走进山东、广东等地的中小学校,与青少年分享自己的经历。李越宏从不回避自己的失败与挫折,他坦诚地讲述在低谷中的艰辛岁月,鼓励孩子们认识到成功需要不断的尝试和付出。
他深知速射追求的是速度与精准,但人生的成长却需要时间和积累。他坚定地表示:“成熟的果实来之不易,唯有在厚积薄发中,才能在关键时刻绽放光彩。”尊龙凯时*人生就是博的信念不仅体现在体育的竞争中,同时也激励着每一个追梦人,激发出奋勇向前的动力与激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