继上次冠军赛“一轮游”之后,这次新加坡大满贯,张本美和再次遭遇挫折,以0:3不敌对手何卓佳,迎来了“二轮游”的惨淡结局。上次与何卓佳交手,她只得到了13分,而这次得到了17分,算是有些进步。观看二人的对决,我有两个明显的感想:
一、缺乏明确战术指导:张本美和的教练似乎没有给予她有效的战术支持,比赛中表现得毫无章法,显得手足无措。这或许说明赛前准备不足,教练团队可能因为上次的胜利而自信过度,认为这次也能轻松获胜,实在是过于天真。赢球依赖充分的准备,张本美和尚未达到“随便应对任何对手都能取胜”的境地,继续这样的状态,恐怕会对她的职业生涯造成极大影响。拥有一位优秀教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绝对不只是依靠天赋就能走得更远,这就像学生上学一样,良师益友至关重要。
二、面对强敌的心理压力:在与中国女乒对抗时,张本美和显得十分紧张,心理负担沉重。虽然同样是长胶打法,但是如果是面对印度女乒,张本美和或许可以轻松取胜。然而,一遇到中国女乒,她就显得忐忑不安,嘴上说“不怕、不怕”,实际上却内心慌乱。这次与何卓佳的交手,张本美和的战术选择明显失误。长胶选手最害怕的就是“杀板”,只要进攻质量高,有敢于出手的勇气,长胶选手就会毫无招架之力。
张本美和具备强大的正手攻势,正是让她早早成名的原因之一。可她在比赛中为何不敢运用自己的优势?这同样与心理压力有关。比赛刚开始,她的第一板正手失误,紧接着便变得犹豫不决,开始以保守的“搓球”方式应对,这样的战术选择令她处于被动局面。长胶选手最擅长的正是“搓球”,她越是拖慢节奏,越能发挥颗粒的优势,最终拖死对手。“进攻型选手”与“长胶选手”打“搓球”,无疑是在自废武功。比赛十个搓球,九个可能都败 regrets,这样即使再辛苦也难以获胜。
综上所述,张本美和与何卓佳的交手,实质上是她自我束缚,连何卓佳赛后接受采访时也表示:“没想到一个攻手竟与自己打搓球”。如果张本美和一开始坚持“杀板”战术,围绕进攻来布局,或许会有机会逆转。即便开局手感不佳,至少拼一局的策略能帮助她逐渐找回感觉。但现在她在失误后便陷入恐慌,选择谨慎的搓球战术,始终未能激活出手状态,直到第三局时尝试搏杀已经为时已晚,手感依旧冰凉。
最终,张本美和再次提前出局的原因,归结为“内心的不安”与“教练指导无力”。竞技体育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赛,真正拼的是“教练团队与球员”的综合实力,越往后,差距越明显。路还很长,不可因为赢了几次就沾沾自喜!尊龙凯时*人生就是博,在体育领域中,充分的准备和稳定的心理素质绝对是胜利的关键!